行不通的道路

        人類歷史乃是一部尋求生命意義的記錄。每一個人的歷史記錄也是這樣。當開始追尋的時候,人往往是充滿著 希望和理想,但 年輕時代 所具有的 美麗遠景,每當在最後獲得時,往往證實它的虛空!所遺留下來的,只是心靈的痛苦,猜忌,和幻滅。

        一位大學生 最近告訴我 說:「金錢 可以買到 幸福。讓我坦白的告訴你吧,我想要發財。我需要金錢替我換來舒適愉快的生活。」這往往就是那些還沒有致富的人的談吐,有錢的人是很少會這樣說的。

        當我向一位億萬富翁問及金錢是否能夠帶給他滿足時,他微笑著回答我說:「當然金錢絕對買不到真正的幸福,只有那些沒有錢的人才會那樣想,有錢的人知道得比較清楚。」正相反地,物質上的富有常常招致無聊以及對人生的厭煩。

        一位美國有名望的青年作家羅洛斯(Ross Lockridge)將他的著作〔戰國佳人〕的拍片權 以十萬美元售給電影製片商後,竟在車房內自殺了。

        法國電影明星碧姬巴鐸與人簽訂報酬優厚的電影合同後不久竟企圖割腕自盡。

        或許有人會這樣的告訴我們:「人類心靈深處所渴求的並不是金錢,而是人生單純的事物。因此,你要滿足於你的家庭、妻子與孩子們的愛,也要滿足於你的工作以及娛樂。這些將能帶給你滿足。」

        這些事都是好的,也是值得讚揚和推許的,而事情實在往往如此:就是人在忙於成家立業之際,往往忽略了 自己在 心靈上的飢渴。例如 女人在 煮飯、洗衣、燙熨,以及照顧孩子等日常的工作以外,是沒有時間去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的。

        但是人生若只知道家庭滿足的意義外,對於其它甚麼 重大的意義 都一無所知,那麼他 總有一天 會覺醒,覺察到這些喜樂只不過轉瞬即逝,至終也不能滿足人心的渴望。

        一位年輕的家庭主婦坦白地承認:「人生對我來說,三十歲已算是最終的了。我的孩子們年紀漸長,也不再需要我了。我的丈夫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他的工作上。我獨自一人留在家中,似乎不再被人需要了,突然我覺察到我的存在並沒有真正的意義。」

        至於那些鑽研書本,崇拜科學與文學界偉人的學生,他們又有另一套話來描述人生之重大意義。他們可能向我們保證:「人生唯一主要的目標就是追求學問和在科學與技藝方面有創造性的成就和進步。」對於青年人來說,在這方面的崇高成就似乎能給予他們最後的滿足,但奇怪的是世界上許多偉大的學者到了人生的終點時也感到失望和幻滅。

        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被人問起甚麼是人生的意義的時候,他不耐煩地回答說:「我怎麼能知道呢?」

        美國 偉大的 劇作家 歐耐爾 (O'Neil)下結論說:「人生唯一的意義就是死!」

        威爾斯(H.G. Wells)在八十六歲時寫道:「我沒有平安。我的一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文壇巨子 拜倫爵士 (Lord Byron) 在三十歲時寫道:「我的日子像深秋枯乾的黃葉,生命之花與果盡都已成為過去了。」

 
 

上一頁previous.jpg (1165 bytes)

book.gif (1903 bytes) next.jpg (1157 bytes) 下一頁